湖北傩面匠人:刀笔刻“春秋” 匠心守“傩魂”
中新网湖北鹤峰11月7日电 题:湖北傩面匠人:刀笔刻“春秋” 匠心守“傩魂”
作者 申玉洁 梅燕 伍洋
一大早,春秋湖北省鹤峰县五里乡下洞村79岁的湖北刘学清就来到工作间,拿起刻刀在木块上“游走”。傩面傩魂20年来,匠人这位老匠人将一块块寻常木头雕刻成具有神韵的刀笔傩面,守护着鹤峰傩戏的刻匠血脉与根基。
刘学清正在雕刻傩面。心守申玉洁 摄鹤峰傩戏又称“傩愿戏”,春秋是湖北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汲取戏曲因素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形式,已有近千年历史。傩面傩魂2008年,匠人傩戏(鹤峰傩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刀笔
傩戏表演中,刻匠傩面是心守其艺术造型的核心手段,因此其雕刻技艺堪称民间艺术的春秋精粹。刘学清17岁学做木匠,60岁时才开始雕刻傩面。不过,凭借多年木匠经历积累的手艺和经验,他很快就掌握了傩面雕刻的关键,“最讲究的是神态拿捏,而眼睛和嘴巴是传神的关键。”
走进刘学清的面工坊,墙角整齐排列着凿、锉、磨等数十件传统工具,案台上摆放着待完工的面具与颜料。刘学清介绍,雕刻傩面时,要历经选料、阴干、画稿、粗凿、精雕、上彩等20多道工序。
刘学清正在整理傩面的资料图片。申玉洁 摄20年来,刘学清创作的不少作品被展馆收藏。除传统傩面外,他也为有需要的人定制专属面具,把“熊大”、“熊二”雕得活灵活现,“要懂得孩子们的快乐,才能让老手艺玩出新花样。”刘学清说。
由于傩面雕刻学习周期长,且收入微薄,使得这门技艺后继乏人。为此,鹤峰县文化和旅游局通过建传习所、办展演等方式拓宽传承路径。而刘学清也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展示制作技艺,讲解制作流程和文化内涵。
“刘学清的手艺是鹤峰非遗的宝贵财富,我们正努力为包括傩面制作在内的传统技艺寻找新的传承路径。”鹤峰县文旅局非遗股工作人员何剑波说。
刘学清雕刻的傩面。申玉洁 摄午后,阳光斜照进工坊,刘学清拿起画笔为面具上彩。“只要手还能动,我就一直刻下去。”他摩挲着刚完工的傩面,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完)
- ·述评:文化遗产,究竟有啥用?
- ·(经济观察)APEC凝聚合作共识 人工智能成关键议题
- ·“经典传承·油画大家研究展”启幕 七卷本研究丛书同步首发
- ·意大利一华人险些遭抢劫 华媒提醒侨胞提高警惕
- ·为什么献血400ml没事,失血400ml却很危险?
- ·冯小刚:拍电影是一场“长跑”
- ·“深新共读·文化互鉴”交流活动在深圳举办
- ·【民生调查局】始祖鸟,口碑塌了?
- ·(粤港澳全运会)“中华体育精神颂”十五运站中国体育文化展启幕
- ·中新健康丨北大医药董事长徐晰人被刑事拘留
- ·文化观察:画家吴山明笔墨探索何以独具魅力?
- ·“古韵稀声——中国剧协稀有剧种保护传承成果展演”在京举办
- ·苏打绿阿龚,开了间“动物园”
- ·十四载爱心接力 天津大学郑东爱心社再赴天祝一中捐资助学
- ·(侨乡新貌)香料搭桥 海内外客商广西玉林觅商机
- ·(投资中国)TEL显示事业全球总经理:以技术创新深耕中国市场
